“我们追逐这样一种思想:工业设计不是简单地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工具的创造,它是为了人类‘和谐生活’的一种创新方法,‘人—物—环境’的高度‘融洽’是工业设计追求的方向,其终极指向是人类高品质的生活状态——‘艺术化生存’。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充满着创新的激情。”这是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提出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院的师生们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仍然保持着这样一种创新的激情。
培养非线性状态下的
创新链接能力
今年的毕业设计展中,工业设计学院以“非线性链接”为主题,展出了来自两个专业三个方向共160名本科和19名研究生的百余件设计成果。作品涵盖新型交通工具、家具家居、文化创意、新材料应用、人机交互、AR/VR技术的应用创新、可视化计算在设计中的实践、博物馆与展览的空间策划与叙事创新等等。
为什么会用“非线性链接”这个主题?“因为设计是思维与知识、社会、时代的创新链接。疫情期间,教学与创作在非线性状态下的沟通已经成为常态,线上线下的虚实切换之间,既是师生对时空的体验,也是对设计行为的深刻思考。”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这样认为。
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主任霍春晓则从设计作品的角度解释:“对于设计来说,简单的线性不足以概括整体概念,而我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也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就能描述出那些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东西,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多要素、多场景的组合才能完成。比如今年设计中大数据应用、生成式计算的运用,甚至有加入了元宇宙概念的作品,用‘非线性链接’这个说法更能概括出专业的发展状况。”
用传统文化的指引力
激发科技创新
今年的毕业设计中,有很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设计作品。如信息交互设计专业的作品《百草丰茂》《韩熙载夜宴图》,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迁序——crispr基因的旅行展》《九州之章——运算的时空对望》等,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是把传统文化运用现代高科技方式进行阐述。
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的关系,霍春晓这样认为:“第一,我们的设计理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着‘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这个和外国人喜欢有冲突感的艺术设计完全不同,所以很多的作品是基于传统的大环境进行延伸创新的。第二,传统文化有一种很强大的指引力。当真正去深入了解到一些古老的造物技术时,你会非常震惊于当时那些思维模式的超前,很多技术在当时就已经蕴含着一些虚实间的转化,并且是远远超于时代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内核。”
工业设计学院展陈设计专业主任何永军也表示,“我们的一些展陈设计理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同时引入一些最新的科技,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大家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交通工具、智能家具、产品售卖机、露营装备……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被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方向专业的师生们通过艺术改造,变得十分不一样,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是他们今年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他们看来,艺术设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外观的改造,更多的是运用的新技术,想象一个新的生活场景,发挥这些产品的最大功效,从而将普通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改造,以增加体验感。
(徐曦)
设计作品介绍
设计作品:《界》 作品作者:张小楠、朱然然、周汇禹 指导老师:张明、黄亦佳、王力敏
设计解读:从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入手,通过研究家庭相处中的方式、需求与空间架构等,并将其与交通工具结合起来,从而使交通工具变成一个可以移动的生活容器。在交通工具外饰中进行未来概念化设计,并融入中国特有元素。在内饰中通过对空间变化的营造和处理,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
设计作品:《百草丰茂》 作品作者:刘宇帅、廉浩灵、张天瑜 指导老师:陈光曦
设计解读:本设计将《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文化基本信息(如:植物属性、植物花果期、植物的价值、花序、叶序、所在诗篇等)总结归纳,利用信息图表设计将植物内容以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结合Processing编程语言编写,结合旋钮装置进行交互。
设计作品:《九州之章》 作品作者:黄李玟、唐玉洁、万雨晨、王辰 指导老师:何永军
展览解析:本组毕业设计为关于中国运算的科普类展示设计。方案构思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出发,由浅入深回望历史,展现中国古代的运算成果;同时站在新的科技起点上,选取九章量子原型计算机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者科普我国在运算方面举世瞩目的新成就,综合展现中国运算的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运用赛博朋克的风格来进行空间塑造,利用红蓝光线的对冲和现代工业材料与中国传统珠算、歇山顶等元素的结合,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设计作品:《迁序》 作品作者:白雪、赵艳、蒋依玲 指导老师:何永军
展览解析:本项目主要宣传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中名为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迁序”,“迁”——迁移,编辑转变之意,“序”——即序列,秩序。结合体之意,即CRISPR细胞编辑技术本含义。本展厅以神经元细胞作为空间原型,参考其有机语言,进行艺术化转译,拉近观众与自然的距离形从而成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空间。人在体验的体验的过程中,自己即是扮演的CRISPR角色,在行走过程中,体验细胞隔断与生长的过程,并了解医学前沿的光景。展览以结合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进行叙事,基于传统中药理论知识,将传统与现代做了对比用现代技术接入使其一一对应,再运用仿生形态造型丰富观展体验。
设计作品:《水面移动售卖箱》 作品作者:黄楚君(研究生) 指导老师:何晓佑
设计解读:这是一款为水域景区游客设计的水面移动食品售卖箱。售卖箱在游船中间游走,为乘坐游船的旅客提供多种售卖活动。太阳能提供电力节能环保;箱体设计便于贴近游船,便于递送食物;在距离较远的时候采用无人机送餐,同时无人机还具备为游客拍照的功能,为游客们提供便利的服务以及愉悦的游玩心情。
设计作品:《天问》 作品作者:王可瑄,马艺萌,蔡洁莹 指导老师:何永军
展览解析:回答2000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发出的千年之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以此来揭开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自古以来的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万户飞天到当今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都是在探求科学真理的漫漫征途中,不断追求创新的文化传承。通过古之溯源,今之造就,来进行一个跨时空问答的科普。
设计作品:《“新生”》 作品作者:时蕊 指导老师:张页
设计解读:本设计通过对棕树纤维材料进行不断实验研究,制作出了一款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陶瓷材料,其材料坚硬,且具有好的支撑性,可作为陶瓷材料的替代材料使用。从而实现棕树纤维材料的新生,同时探索其在家具中的应用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
设计作品:《市井·青雀》 作品作者:孙嘉霖 指导老师:霍春晓
设计解读:本产品聚焦于老年社区娱乐场景,通过从健康视角对社区公共棋牌室座椅的设计,改善老年人在娱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帮助老年人树立更好的自主健康意识、带动老年社区娱乐场景建立起健康友好环境。
本网内容均为互联网转载,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
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
合作&删除联系:755277197#qq.com(把#改为@)。